每行数据都存储在数据页上,当数据页上的每个数据改变的时候,该页上的timestamp(时间戳)就会被更新。在老版本的数据库中一个page上在页头和页尾有两个timestamp。我印象中较新版本的数据库中只有一个timestamp了。
当你开始进行数据库备份的时候(0|1|2三级都包含),第一件事情就是生成一个检查点。检查点把数据库buffer中所有的脏数据库都刷新到磁盘上。如果是缓冲日志模式的话,它还要使磁盘映像和那些在逻辑日志缓冲区映像同步。
IDS在检查点完成的时刻,创建了一个备份时间戳,并且能够为所有页时间戳被评估的标准之一,以决定是否将其备份。 备份的顺序: 在rootdbs,逻辑日志信息,以及BLOBspaces被备份后,其他的dbspaces就以chunk创建时的顺序被备份出去。 在备份处理的过程中,检查每一个chunk中每一个被使用过的页,这个页上的时间戳就被检测以确定它是否满足备份标准。 在检查点刷新磁盘之前,ontape会检查物理日志中的所有页。在检查物理日志中的某一页时,如果ontape已经评估了在chunk中的那一页以确定它是否应该被备份的话,那一页就不做任何其他事情,物理日志中下一页将被读入。如果在物理日志中备份的那一页属于一个chunk,该chunk还没有被 ontape处理的话,ontape将会跳过并检测该chunk 中那一页已经存在的时间戳,如果时间戳表名该页适于备份,那一页就会立即被写入磁带上。 一旦物理日志中所有的也都被读过,并且合适的页都 被备份的磁带上后,检查点会被允许继续运行。并且ontape将会恢复在检查点之前停下来的工作。作为检查点处理过程中的一部分,被这一检查点影响的所有页的时间戳都会被更新。当ontape备份处理过程到达哪些已经被作为检查点过程一部分备份的某一页时,这一页的时间戳将会比archive timestamp大,会使得他变得不适合备份。
我们个人日常备份直接开启disksync软件进行相关的备份设置。在软件的首页中对“需要备份文件的目录”、“文件备份的传输方式”、“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进行设置。简单的来说,大家想要实现文件备份,就需要对其一一进行设置好就行了,备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