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备份策略来讲,现在的备份可分为三种: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累积备份。
现在来讲讲这几种备份之间的区别: 完全备份:指的是拷贝给定计算机或文件系统的所有文件,而不管它是否改变。 差异备份:只备份在上一次完全备份后有变化的部分数据。 增量备份:备份上一次备份后增加、改动的部分数据,增量备份可以分为:累积增量备份和非累积增量备份。 累加备份: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记录累积每个时间点的变化,并把变化后的值备份到相应的数组中,这种备份方式可恢复到指点的时间点。
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这三种策略常结合使用,常用的方法有:完全备份、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完全备份加累加备份。 完全备份会产生大量数据移动,选择每天完全备份的客户经常直接把磁带介质连接到每台计算机上(避免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这样,由于人的干预(放置磁带或填充自动装载设备),磁带驱动器很少成为自动系统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较差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人力花费。 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源自完全备份,不过减少了数据移动,其思想是较少使用完全备份。比如说在周六晚上进行完全备份(此时对网络和系统的使用最小)。在其它6 天(周日到周五)则进行增量备份。
增量备份会问这样的问题:自昨天以来,哪些文件发生了变化?这些发生变化的文件将存储在当天的增量备份磁带上。 使用周日到周五的增量备份能保证只移动那些在最近24 小时内改变了的文件,而不是所有文件。由于只有较少的数据移动和存储,增量备份减少了对磁带介质的需求。对客户来讲则可以在一个自动系统中应用更加集中的磁带库,以便允许多个客户机共享昂贵的资源。
然而,当恢复数据时,困难产生了。 在完全+增量方法下,完整的恢复过程首先需要恢复上周六晚的完全备份。然后再覆盖自完全备份以来每天的增量备份。该过程最坏的情况是要设置7 个磁带集(每天一个)。如果文件每天都改的话,需要恢复7 次才能得到最新状态。 由于完全+增量方法中恢复很困难,后来有了完全+差异方法。差异成为备份过程考虑的问题。增量备份考虑:自昨天以来哪些文件改变了?而差异方法考虑:自完全备份以来哪些文件发生了变化?对于完全备份后立即的备份过程(本例中周六),因为完全备份就在昨天,所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相同的。
但到了周一,答案不一样了。增量方法会问:昨天以来哪些文件改变了?并备份24 小时内改变了的文件。差异方法问:完全备份以来哪些文件改变了?然后备份48 小时内改变了的文件。到了周二,差异备份方法备份72 小时内改变了的文件。 在Tivoli 存储管理器之前,客户被迫在完全备份、完全+增量备份和完全+差异备份间权衡。许多客户在管理时都会混合和匹配这三种方法,试图得到期望的可重获性水平。 Tivoli 存储管理器引入了一个新范例叫累加备份方法。累加方法提出增量问题:自昨天以来哪些文件改变了?并把结果放到存储管理器数据库中。这样当首次用累加方法备份文件系统或计算机时,由于Tivoli 存储管理器以前未曾备份,所有的文件都将移动。当备份拷贝发送到Tivoli 存储管理器服务器时,每个文件单独存放在数据库中。文件名信息、所有者和安全信息、创建和修改时间,以及拷贝自身都放置在Tivoli 存储管理器服务器连续存储分层结构中(参见图8)。如果客户策略要求拷贝到磁带上,Tivoli 存储管理器数据库将记录磁带的条形码、起始块地址和文件长度。 在初始的备份后,将只考虑增量问题(不再进行完全拷贝)。每天将只移动上次备份操作后改变了的文件。并且,文件发送到Tivoli 存储管理器服务器后被单独存放在数据库中。当需要拷贝到磁带时,Tivoli 存储管理器服务器查询数据库,确定从前的拷贝在哪一个磁带上。一旦确定,将对该磁带进行再设置并把新拷贝附加在磁带末尾。这种对备份拷贝的收集都来自于同一台计算机或文件系统,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排列组。每天,改变的文件累加到排列组中(见图)。 现在让我们来看恢复操作。恢复操作的目标是让文件系统或计算机回到期望的某一时间点。常见的情况是客户期望的时间点就是最近某时刻。
我们个人日常备份文件直接开启disksync软件进行相关的备份设置。在软件的首页中对“需要备份文件的目录”、“文件备份的传输方式”、“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进行设置。简单的来说,大家想要实现文件备份,就需要对其一一进行设置好就行了,备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简单。